banner
健康科普
【健康科普】夏季如何养生?
出处:安宁医院 2021-06-23
浏览量:7161

   人类源于自然,其活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,做到顺天应时,天人合一,从而健康长寿。时值炎炎夏日,各中医院三伏贴现场更是门可罗雀,中医"春夏养阳""治未病"理论早已深入人心。那么,如何抓住夏季的气候特点,做到科学的养生,不单单是现下的防暑降温问题,更影响着我们今后的身体状态。 "逆之则伤心,秋为痎疟奉收者少,冬至重病。"也就是说,如果夏季不能科学养生,则会引发心疾、腹泻,夏季长养的阳气受损,火就积蓄不足,所以冬天生病会非常严重和危险

   夏季防暑养生应注意哪些问题:

   1.晚睡早起兼午休,夏防打盹

   "夏三月⋯⋯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",根据节气变化,应该晚点睡,早点起床,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。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"夏打盹",就要增加午休,尤其是老年人,有睡眠不实的特点,因此更需要午休。午休时间应该在11点到下午1点之间,此为心经气血流注之时,有助养心。

   2.合理饮食,三宜三不宜

   在饮食上首先宜食辛不宜食苦,俗话说"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郎中开药方",姜是夏季养生一宝。其次,宜食清淡,不宜食油腻,夏天气热,应以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,大鱼大肉和油腻的食物要少吃。最后,宜多温水不宜多食寒凉。夏季饮食勿食寒凉冰冷之物,如果食入过多,会引起呕吐、腹泻、腹痛之类腹疾,同时体内阳气不能顺应自然得以生长,秋冬季节更易生病。

   3.炎炎夏日中医支招如何食疗避暑?

凡夏至之后,立秋以前,致病具有炎热、升散、兼湿特性的外邪,称为暑邪。暑为阳邪,其性炎热;暑性升散,扰神伤津耗气;暑多挟湿。

   (1)成方:家中可备些藿香正气丸、清暑益气丸等中成药。三伏天是暑湿当令,前方对于治疗暑湿感冒、吐泻比较有效;后方对于体虚中暑大汗,乏力比较有效。

   (2)清热解暑食物:西瓜-天生的"白虎汤",绿豆、黄瓜:气味甘寒,能清热利水、冬瓜、丝瓜。温开水-百药之王,喝时最好加些盐,多喝些盐开水,能达到补肾保津、防暑的功效。茶水:夏季出汗多,体内的钾容易随汗水排出,茶叶含钾较多,约占其比重的 1.5%。

   4.夏天方寒比防暑更重要

夏日炎炎,人人都想着法儿地防暑降温,却容易忽略寒邪的侵袭。殊不知,这夏日的寒邪比冬天更伤人。夏季容易出汗,腠理开泄,骤然感受风寒,容易透过皮肤,直达肌肉,如不能及时治疗,更易再向里传,因此,夏季方寒比防暑更重要。首先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,室内空调温度应该控制在27℃以上。其次,应注意局部保暖,以胸腹部为主,防止心胸、脾胃受寒。最后,切忌贪食生冷,导致脾阳受损,清阳不升而出现腹泻、身重、困倦、乏力。

   

   【专家简介】

   王婧懿,博中3手机诚信网投九疗区(中西医结合科)主任,睡眠中心主任,中医学硕士,老年个案管理师。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,专注中西医结合临床10余年。现任:中华医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、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管理分会委员、中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、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、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、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热病专业委员会委员;主持或参与国家、省、市级课题12项,获奖3项;参与编写著作2部;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20余篇。

   擅长: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、焦虑、抑郁以及痴呆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;主张中西互参利用五音疗法、五行针灸、中药汤剂等传统疗法,结合西医物理、药物、心理治疗,达到躯体、情绪、认知系统化治疗与康复;老年病方面,注重以补益脾肾为重点,倡导老年疾病治疗、预防和康复结合的综合管理。